金牛速配
“李主任,咱们街道的石材车间空气质量怎么样?工人师傅们平时戴口罩吗?”7月11日刚到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道,深圳大学“膜力光盾”突击队队长陈诗琳就握着笔记本,向街道办工作人员李晓媚问起了情况。
“诗琳啊,你们来得正好!石材加工难免有粉尘,医院和学校也总担心空气问题。”李主任领着队员们往南药产业园走,“听说你们带来了空气净化抗菌抗病毒技术,可得给咱们好好支支招。”
从7月11日到18日,这支由深圳大学不同学院学生组成的突击队,围绕科技服务、产业调研和青少年培育开展“三下乡”活动,用青春力量为河口街道的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红色初心:在邓发故居汲取力量
实践期间,队员们专程来到邓发故居接受红色教育。看着故居里泛黄的书信和旧照片,讲解员介绍:“邓发同志21年的革命生涯里,始终牢记‘为劳苦大众谋解放’的初心。”
“他年轻时就敢闯敢拼、心怀天下劳苦百姓,这种精神太让人敬佩了。”队员刘宇韬在参观笔记上写道。在革命文物前,大家轻声交流着感悟,纷纷表示要像革命先烈那样,把知识用到基层需要的地方。这次红色教育,让队员们更坚定了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的信念。
科技护呼吸:给公共场所装“防护盾”金牛速配
“这是我们研发的AIE纳米级抗菌抗病毒膜,病毒拦截率能达到99.9%。”在河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队员们拿出电子设备,向医护人员展示技术成果。他们先跟随护士长程女士参观门诊大厅、住院部、中医馆等区域,又向医生护士了解日常感染防控情况,就空气净化压力及需求做了深度采访。
“社区卫生站每日人流量大,总担心交叉感染。”护士长程女士说出了困扰。队员们当场记录需求:“我们可以设计针对性方案,在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装置加装抗菌膜,既能保证透气又能过滤病菌。”
随后几天,突击队又去了学校、博物馆、石材加工厂,每到一处都仔细检测空气质量,发放调查问卷。针对不同场所的需求,他们提出了具体建议:学校教室配备可移动式空气净化器并定期更换滤膜,石材车间在粉尘收集装置上加装嵌入式防护技术。这些方案让科学防护理念慢慢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。
夏令营里的科学课:种下创新的种子
“大家看,这是咱们云浮的南药植物,它的根茎能做药材,纤维还能做环保材料呢!”在河口中学的公益夏令营上,队员徐凯斌通过视频展示给同学们上课。这场为期五天的夏令营,成了孩子们亲近科学的乐园。
“黄金雨实验来啦!”当硝酸铅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,黄色晶体像下雨一样落下,教室里响起阵阵欢呼。队员们还讲了云浮石材的高科技应用,带孩子们用简单材料做可承重手工,把专业知识变成了有趣的体验。
结营时,七年级的小彤举着自己做的扩香石说:“原来身边的东西都藏着科学道理,长大后我也要学材料科学!”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好奇与向往,队员们觉得所有的准备都值了。
南药产业园里的技术思考
“这些南药加工时对无菌环境要求很高吧?”在南药衍生产业园,队员们边参观药材展厅边向负责人提问。了解到南药种植是当地特色产业,但加工环节的卫生防护需要高度洁净环境时,陈诗琳认真记录:“我们的抗菌技术或许能帮上忙,比如在车间内新风系统上应用,对比传统灭菌技术,可降低能耗和成本。”
队员们还拍了很多南药标本、中医药文化展览的照片,计划做成科普推文。“既要用技术帮产业提质,也要让更多人知道岭南南药文化。”队员梁鸿轩说,科技调研和文化推广得一起做。
石材厂里的绿色建议
河口街道的石材产业很有名,突击队专门去了百家国际石材城和创美石材企业。在车间里,队员们看到切割机工作时会产生粉尘,工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,保障呼吸健康。
“咱们的集尘设备使用效果怎么样?”在座谈会上,张宇清问企业负责人。“设备有,但总担心角落清理不干净。”企业经理皱着眉说。队员们结合空气检测数据建议:“可以优化通风管道布局,再配合局部抗菌过滤装置关注重点区域,既能降粉尘又能防细菌。”
他们把调研到的产业转型需求、空气治理问题整理成报告,打算带回学校和导师一起研究,争取拿出更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。
实践结束时,队员们在云浮东站合影。“这几天跑了医院、学校、工厂,才明白科技服务基层不是一句空话。”陈诗琳看着队员们的实践笔记说。从守护呼吸健康到培育科学种子,再到助力产业升级,“膜力光盾” 突击队用科技这根纽带,把青春力量融入河口街道的发展,让“百千万工程”在基层落地生根。
南方+记者 欧阳胜勇
通讯员 膜力光盾突击队金牛速配
有富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